以帛书帛画为媒,深探中华文明密码。
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文物局打造的大型文化节目《帛书传奇》,日前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、央视频App、央视网等播出了全部5集。
帛书出现在从简牍到纸书的过渡阶段,以绢帛为书写载体,是中华先民的独特记载方式,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。东汉学者张揖所著《古今字诂》里说,“古之素帛,以书长短,随事裁绢”。帛的“可裁剪性”突破了竹简的物理限制,使长篇文献(如马王堆帛书《老子》)、精密图谱(如《天文气象杂占》)得以完整留存。
《帛书传奇》首次从帛书视角,聚焦长沙子弹库楚墓、马王堆汉墓、敦煌悬泉置遗址等重要的出土帛书帛画。节目结合考古研究新成果与相关历史、学术文献,以“真实记录+专家解读+舞蹈演绎+情景再现”的融合创新方式,讲述帛书背后的家国山河故事,揭示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。
1942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,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帛书实物,其蕴含的古文字、古文献信息,为探究中国早期思想史、文化史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珍贵依据,节目中首次披露了1946年柯强未经允许将楚帛书带到美国后,蔡季襄向柯强催要钱款的信件,这是楚帛书流失到美国的重要物证之一。
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被誉为“汉代百科全书”,涵盖古代天文、地理、历法、军事、医药、信仰等领域文化成果,12余万字的海量信息,为后人还原汉代社会风貌提供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。比如节目首次展示的长达317厘米的《老子》甲本全貌,解读了帛书版本是如何刷新其他传世版本对老子思想的认知;比如《长沙国南部地形图》是利苍一家参与长沙国治理的实证,也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早且编制准确的地图;《天文气象杂占》《五星占》等帛书中则保留了彼时先人的科学贡献与思想文化内涵。
镜头转向丝绸之路,节目组采用8K超高清技术拍摄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《元致子方书》等三封帛书信件原件,逼真呈现文物细节。西汉帛书《元致子方书》是考古人从灰堆里筛出来的珍宝,也是汉代出土字数最多、保存最完整的私人信件,这份请人代笔的帛书记录下一段跨越千年的友情。在高清镜头下,其中一条绢帛上“出何氏白素四丈”的字样清晰可辨,这份包含7个字的“账单记录”还被视作汉代丝帛交易的见证。
值得一提的是,节目充分运用AI等最新技术,借助文物扫描对破损的帛书残片进行虚拟拼合与精细修复,从帛的纹理脉络到色彩进行多层次的还原,也为文物打造一份珍贵的8K影像资料。记者王彦
以帛书帛画为媒,深探中华文明密码。
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文物局打造的大型文化节目《帛书传奇》,日前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、央视频App、央视网等播出了全部5集。
帛书出现在从简牍到纸书的过渡阶段,以绢帛为书写载体,是中华先民的独特记载方式,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。东汉学者张揖所著《古今字诂》里说,“古之素帛,以书长短,随事裁绢”。帛的“可裁剪性”突破了竹简的物理限制,使长篇文献(如马王堆帛书《老子》)、精密图谱(如《天文气象杂占》)得以完整留存。
《帛书传奇》首次从帛书视角,聚焦长沙子弹库楚墓、马王堆汉墓、敦煌悬泉置遗址等重要的出土帛书帛画。节目结合考古研究新成果与相关历史、学术文献,以“真实记录+专家解读+舞蹈演绎+情景再现”的融合创新方式,讲述帛书背后的家国山河故事,揭示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。
1942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,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帛书实物,其蕴含的古文字、古文献信息,为探究中国早期思想史、文化史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珍贵依据,节目中首次披露了1946年柯强未经允许将楚帛书带到美国后,蔡季襄向柯强催要钱款的信件,这是楚帛书流失到美国的重要物证之一。
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被誉为“汉代百科全书”,涵盖古代天文、地理、历法、军事、医药、信仰等领域文化成果,12余万字的海量信息,为后人还原汉代社会风貌提供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。比如节目首次展示的长达317厘米的《老子》甲本全貌,解读了帛书版本是如何刷新其他传世版本对老子思想的认知;比如《长沙国南部地形图》是利苍一家参与长沙国治理的实证,也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早且编制准确的地图;《天文气象杂占》《五星占》等帛书中则保留了彼时先人的科学贡献与思想文化内涵。
镜头转向丝绸之路,节目组采用8K超高清技术拍摄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《元致子方书》等三封帛书信件原件,逼真呈现文物细节。西汉帛书《元致子方书》是考古人从灰堆里筛出来的珍宝,也是汉代出土字数最多、保存最完整的私人信件,这份请人代笔的帛书记录下一段跨越千年的友情。在高清镜头下,其中一条绢帛上“出何氏白素四丈”的字样清晰可辨,这份包含7个字的“账单记录”还被视作汉代丝帛交易的见证。
值得一提的是,节目充分运用AI等最新技术,借助文物扫描对破损的帛书残片进行虚拟拼合与精细修复,从帛的纹理脉络到色彩进行多层次的还原,也为文物打造一份珍贵的8K影像资料。记者王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