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明星 / 要是黄圣依早点听到张泉灵的养女儿须知,也不至于如此

要是黄圣依早点听到张泉灵的养女儿须知,也不至于如此

  文 | 米粒妈

  最近《再见爱人4》火了,“人间清醒”张泉灵也凭借灵魂拷问出圈了。

  

  比如张泉灵对黄圣依贴脸开大:

  “你搞不搞得清楚,个人财产是什么意思?”

  “你是挣钱的人,你知道你的钱在哪儿吗?”

  问得黄圣依无言以对,梦回哑女。

  杨子她也没放过,直接挑明:

  “如果黄圣依消失了,对你有什么影响?”

  

  杨子说没啥影响,张泉灵转头就对黄圣依发出红色警告:“姑娘,花点儿心思吧!”

  简直让人爽到拍大腿对麦琳李行亮也是一样,三言两语就指出他们婚姻问题所在,每一次都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核心问题,辛辣到无法直视,不愧是央视王牌记者出身,真是致命温柔刀,刀刀要人命啊。

  

  所以我特地关注了她的社交账号,分享婚姻和育儿,同样也是收获满满,尤其是她分享的3条养女儿须知。

  

  其实张泉灵生的是儿子,那为什么她有资格说养女儿的话题呢?

  因为她本人就是一个超级幸运的女儿。

  张泉灵说,当年她在北大做过一个心理测验,发现她属于世界上极少数没有受到任何原生家庭伤害的人,这种几率,可不就等于中了超级大乐透吗!

  拥有完美童年的亲身经验,再加上喜欢研究心理学,张泉灵于是总结出了几条养女儿原则,米粒妈听的时候恨不得拿个笔记本抄下来,真的很有启发,墙裂推荐大家去看一看!

  

  张泉灵强调的第一件事,就是要富养女儿,但她说的富养不是物质富养,因为勉强花钱富养,是害不是爱。

  一个物质上70分的家庭,如果用100分来养女儿,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会觉得所有人都该围着自己转。

  

  但是矛盾的是,孩子对家里的经济条件是有感知的,必然会意识到家长无法长期提供100分甚至120分的生活。

  一边是习惯了无门槛高消费生活,另一边又是对未来“断供”的焦虑,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,大概率不会选择靠自己努力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,而更可能想着走捷径,一想走捷径,就容易走弯路。

  既然物质富养行不通,那怎么办呢?

  张泉灵的答案是精神富养,安全感一定要给够。

  而安全感最重要的来源,就是无条件的爱。

  米粒妈深以为然。

  虽然父母嘴上都说为了孩子可以献出一切,不求回报,但其实经常动作走形。

  孩子考了高分,就笑脸相迎,好吃好喝相待;

  孩子一旦犯了错,就非打即骂。

  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一个感觉:

  只有我听话了、优秀了,我才配得到别人的爱。

  而一个习惯迎合别人以求兑换爱的人,注定只会活得战战兢兢、谨小慎微,很难体验被爱的快乐和松弛。

  想起台湾商业周刊创始人金惟纯和女儿的故事。

  金惟纯自认为对女儿很宽松,很包容,从来不提要求,可是女儿的感受却大相径庭:

  爸爸欣赏厉害的人,如果我不厉害,爸爸就会瞧不上我。

  金惟纯很困惑,于是问女儿为什么。

  她说:“每次我和你分享自己的成绩,虽然你会说‘你很棒’,可后面总要加一句‘但是,真正厉害的人会怎样怎样’,那意思不就是说我不厉害吗?”

  金惟纯恍然醒悟,他没想到,尽管已经尽力避免给女儿压力,但女儿还是敏锐地嗅到了“爹味”。

  于是,金惟纯特地做了一张“你不必很厉害”证书,郑重地交给女儿,并且告诉她:

  “你不必很厉害,因为不管怎么样,你都是我的女儿,我都会爱你。”

  之前看《我的阿勒泰》时,有一幕让米粒妈特别感慨:

  李文秀不小心弄丢了患有老年痴呆的奶奶,她怯怯地向妈妈道歉,妈妈却说:

  “有啥对不起的嘛,弄丢了再找回来就是了!”

  人性都是慕强的,爱一个优秀的、自觉的、乖巧的孩子,是一件很容易的事。

  难得的是,当孩子犯错、落后甚至叛逆的时候,你仍然能一以贯之地爱着ta。

  这并不意味着放纵和溺爱,而是“无条件,无期许,但有原则”,是一种让人感到“我不会被放弃”的安定感,是人生海海之中,最后一块可以放心立足的彼岸。

  

  张泉灵提出的第二点是:

  一定要给女儿有力的托举和兜底,哪怕女儿已经结婚生子了,也要做她永远的港湾。

  张泉灵42岁时离开体制内,自己创业。

  放弃过去20年打下的江山,中年从头开始,是需要勇气的。

  为什么张泉灵能做到?其中一部分原因,正是因为父母的支持。

  她曾经和妈妈撒娇说:

  “如果我创业失败了,就回家来啃老!”

  妈妈也只是淡淡一笑:“没问题,够你啃的。”

  这句简短却坚定的话,看似平平无奇,但是对于张泉灵来说,却是莫大的鼓励。

  以前看张泉灵的节目时我总是在想,一个女孩子,怎么敢去地震一线,怎么敢冲到阿富汗战争现场。

  后来我明白了,因为她知道,无论在外面遇到怎样的挫折和困难,父母都会在身后为她敞开怀抱,为她疗伤,让她取暖。

  记得有人发帖记录这样一件事:

  离婚后,她惴惴不安地给父亲发微信说:

  “爸爸,我离婚了,对不起,女儿给您丢人了。”

  原以为父亲会责怪,没想到回信却让她瞬间泪目:

  

  “爸爸无比愧疚当初没帮女儿把好关,也没有细心关注你的状态,让我千娇万宠长大的闺女,短短几年看尽人间丑恶,尝尽过去二十多年没有吃过的苦。睡醒后给爸爸回个电话,去接你和孩子回家。”

  没有一丝抱怨和嫌弃,只有心疼和安慰。

  一句“接你和孩子回家”,道尽了一个父亲给女儿的无限柔情。

  米粒妈瞬间觉得,最幸福的女儿,不是生于大富大贵之家,而是不管人生再如何曲折坎坷,都有一扇家门为她而开,都有一盏明灯为她而亮。

  当她满身疲惫地走进家门,都会有父母的怀抱。

  但并不是所有女儿都这么幸运,有些女儿嫁了人,家里连她一张床都没了。

  

  想起一个粉丝的遭遇:

  当年她离婚后,带着孩子刚到父母家,饭都没吃完就吵了起来。

  父母一边骂她丢人,一边怕她带着孩子没处去,拖累家里和两个哥哥,最后闹得不欢而散,把她和孩子赶出了家门。

  那天下着雨,连把伞都没有,她只能带着孩子满街转悠。

  她说,那是她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心碎一一不是因为离婚,而是因为绝情的爸妈。

  她从此对家庭、婚姻都无比失望厌恶,已经拉黑她父母好几年了。

  想起大冰在直播间里给年轻人的建议:

  “不管是刚毕业、刚失业,还是处于怎样的迷茫困境中的人,回到妈妈身边,和妈妈聊聊天,听听妈妈当年的故事。”

  人的年纪再大,走得路再远,根永远都在那里。

  一个没有父母支持的人,内心始终都缺了一块,像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浮;

  但只要知道父母始终在那里守护自己,哪怕再苦再难,心里都始终是踏实的。

  

  最后一点,是别让女儿太在乎外部评价。

  张泉灵说,自己的人生之所以还算比较顺利,是因为她不太在意外部评价。

  而一个人越是不关注外界的声音和议论,越是关注自己的内心,往往内核越稳。

  关注外界的声音和议论,越是关注自己的内心,往往内核越稳。

  虽然已经2024年了,但是不得不说,社会对于女孩的很多评价和态度,仍然是不够友好的,甚至大大限制着女孩的自我发展。

  我相信每个女孩从小到大应该都听过这样的话:

  比如:

  “女孩子就要文文静静的,坐有坐相,站有站相!”

  “女孩子应该是温柔听话的,太有个性不讨喜!”

  “小姑娘不能爬树,没教养!”

  再比如:

  “女孩子学不好数学!”

  “女孩子只适合玩洋娃娃过家家,玩不好遥控飞机坦克舰艇!”

  “女孩子后劲不足,到高中就比不过男孩了”。

  虽然这些话大多毫无逻辑,也没有科学依据,但是长久以来,却无孔不入地占领着人们的心智,把一代又一代女孩框定在狭窄的空间里凝视着,蚕食着她们的自信。

  曾经看到一个妈妈是如何与性别偏见抗争的:

  有一次,她和女儿在公园玩遥控船,旁边两个稍大的男孩也想玩。

  过了一会儿,女儿还是比较生疏,其中一个男孩就说:

  女孩是玩不好这个的,还是给我们玩吧!

  女儿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这个说法,乖乖把控制器给了他们。

  后来,他们把船开到了石头缝里怎么都弄不出来,这位妈妈就把控制器要了回来,手把手指导女儿操作,终于把船弄出来了,女儿开心得又跳又叫。

  这件事让女儿明白了一个道理:

  别人对你的评价不一定是真的,只有亲自尝试过了,才有权利选择相信什么。

  想起电影《卡吉尔女孩》的女主角塔塔,她从小渴望成为一名飞行员,可是周围所有人都在告诉她“你不行”,就连妈妈都对她说“女孩子就应该早点结婚生孩子”。

  

  所有人都在用镣铐企图束缚住塔塔,她几乎一度想要自暴自弃,但万幸的是,父亲看到并尊重女儿的梦想,他鼓励女儿:

  “我从小就不会过分干预你的成长,不会规定你要怎样生活,我们努力了这么多年,你现在要放弃了,你的失败不只是你自己的,也是我对现实的妥协。”

  就这样,带着父亲的激励和祝福,塔塔一次次冲破樊笼,不仅成为了飞行员,还在印巴战争中营救了伤员,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,也给了那些嘲笑她的人一个响亮的耳光。

  

  当“听话、乖巧、温顺”成为褒奖女性的词汇,服从外部评价、失去主心骨就成了每个女孩的宿命,想要破除这层心魔,父母首先得明白:

  关注女儿的感受,而不是用外界的标准去审视和规训她。

  没有哪部法律规定女孩必须是什么样的,别人说别人的,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就好。

  写到这里,米粒妈突然觉得张泉灵所说的这三个原则,是层层递进、构成因果的:

  只有当父母能够用无条件的爱给够女儿安全感,她的心里才能构建起能为自己强力托底的“心灵缓冲带”;

  有了父母兜底和托举的底气,女儿才会无所畏惧地冲破别人的眼光,大胆试错,活成自己世界里的第一女主角。

  想起上野千鹤子在《始于极限》中说:

  怎么做,才能将一个更值得活得世界,交给妹妹们?

  我想,所有父母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:

  怎么做,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值得活得世界?

  其实,答案并不在别人身上,而就藏在每个家庭、每对父母养育孩子的态度和理念中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nbdtoutiao.cn/ent/121095.html

nbdtoutiao作者
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手机访问
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

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