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明星 / 裁员创伤成了打工人看不见的隐痛 心理修复之路漫长

裁员创伤成了打工人看不见的隐痛 心理修复之路漫长

裁员创伤成了打工人看不见的隐痛!世界变化加速,行业变动频繁,稳固的工作关系不再,裁员成为许多人近些年面临的新课题。过去谈及裁员,主要讨论的是经济压力,很少关注心理创伤。然而,工作占据了人们大部分日常。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前三季度数据,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48.7小时,这意味着每天工作接近10小时。

裁员创伤成了打工人看不见的隐痛

裁员意味着生活节奏的骤然断裂、社交圈的直接缩减、社会身份的剥夺以及自我价值的怀疑。很多人以为找到下一份工作后,这些创伤就能自然痊愈,但现实并非如此。

裁员创伤成了打工人看不见的隐痛 心理修复之路漫长

尤菲今年30多岁,在几个月前遭遇了裁员。她本科毕业后工作8年,期间换过几份工作,都以和平离职结束,这是她第一次面对被裁,而且闹得并不愉快。导火索来自于团队空降来的新领导。尤菲负责产品文案,新领导对她的工作逐字挑剔,要求用特定词语,却说不出原因。尤菲感到痛苦,提出异议后,遭到区别对待。最终,她在申报优秀项目时发现自己的名字被剔除,不久后收到了裁员通知。

裁员创伤成了打工人看不见的隐痛 心理修复之路漫长

得知被裁时,尤菲心情复杂,一方面觉得终于可以离开,另一方面又非常愤怒。她必须打起精神处理离职赔偿,压力紧绷,失眠严重。为了争取多一个月的社保,她坚持上报到更高级别的集团HR。谈判结束后,尤菲在家大哭了一场,强烈的被否定感持续了一两个月之久。

裁员创伤成了打工人看不见的隐痛 心理修复之路漫长

卢美妏是一位从业十几年的心理咨询师,专长是职业生涯咨询。她指出,当一个人被裁后,会经历否认、愤怒、追问、沮丧和接受五个阶段。与其它创伤不同,裁员往往伴随着紧迫的现实压力,没有喘息和修复的空间。许多人在刚被裁员时会产生应激反应,表现出积极活力,但应激期结束后,真正的创伤才开始显现,陷入长期的悲伤和焦虑。

裁员创伤成了打工人看不见的隐痛 心理修复之路漫长

在下一份工作中,有些人会延续裁员导致的不安,担心工作随时不保;有些人会表现出完美主义倾向,虽然工作合格但永远不满意,甚至疑神疑鬼。这些恐慌和焦虑会导致很多人无法发挥之前的工作能力,进一步恶化职场问题。

裁员创伤成了打工人看不见的隐痛 心理修复之路漫长

很多男性不愿意正视自己有“创伤”这件事,认为因裁员倒下是一种脆弱表现。卢美妏的团队中,女性咨询者明显多于男性。女性在遇到心理状况时更愿意倾诉和寻求帮助,而男性则受“阳刚文化”影响,选择独自面对。这种选择看似坚强,实际上可能导致严重的问题,甚至演变成伤害事件。

裁员创伤成了打工人看不见的隐痛 心理修复之路漫长

卢美妏提到一个案例,一位年薪200多万的高管因公司内部斗争被裁员。他创业三个月后失败,意识到很多光环都是原公司赋予的,陷入了巨大的自我怀疑。再加上家庭负担,压力瞬间爆表。妻子发现了他的异常,四处帮他找解决方法。经过咨询,他接受了年薪减半的工作,卖掉了一套房子维持开销,最终重回高薪位置。

裁员创伤成了打工人看不见的隐痛 心理修复之路漫长

裁员创伤不仅发生在被裁的人身上,目睹同事被裁或听到行业裁员风声也会引发情绪波动。每当社会有大的变动或新技术变革时,咨询预约量会上升。例如2023年春节ChatGPT出现时,预约量达到高峰。来访者急于知道是否会被取代,是否有转行的可能性,如何准备。裁员还未开始,大家已经开始焦虑,这也是创伤的一种表现。

裁员创伤成了打工人看不见的隐痛 心理修复之路漫长

被裁员的创伤很大程度上来自自我否定。公司裁员时给出的理由常常是对人能力的直接否定,鲜有公司承认自身问题。这使得许多被裁员的人认为自己不够好,是被淘汰的那一个。企业在裁员时的傲慢态度会成为员工愤怒的来源,影响企业形象,甚至成为隐患。

裁员创伤成了打工人看不见的隐痛 心理修复之路漫长

小柯研究生毕业于美国藤校,回国后进入高校做研究员,工作三年。几个月前,因院系调整,研究院规模大幅缩减。领导让员工们投票决定谁被裁,小柯拒绝参与,后来收到离职通知。他不满领导不进行任何沟通,只给赔偿金,感觉不到基本的尊重。

如果没有处理好裁员时的激烈情绪,人有时会在不理智中做出报复行为。国外许多公司在裁员时除了赔偿金,还会提供职业生涯咨询等心理支持系统。卢美妏曾与一家大型外企合作,该公司裁员超过三分之一,安排团体工作坊和个别咨询,协助员工转职。留下的员工也进行团队凝聚力建设和情绪舒压。这样的做法是双赢的,减少了冲突,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声誉。

容易发生裁员创伤的有几类人:习惯听话取得肯定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低自尊人群如讨好型人格,以及现实压力较大的类型。年轻人即使没有养家的经济负担,也会因失去社会身份而感到创伤。卢美妏接手过一个案例,一个男生在英国读书成绩不错,回国后进了很好的公司,几年后被裁员。他长时间找不到工作,逐渐茧居,最后通过逐步建立日常生活和社会接触,状态有所好转。

在被裁员后,尤菲积极寻求朋友们的帮助,但失去职场这个社交领域后,她能日常讲话的朋友并不多。失业后,她和朋友的关系也产生了微妙变化,慢慢减少主动联系,感到孤单。她写日记、散步、阅读悬疑小说转移注意力。在这次裁员中,尤菲感到最割裂的是自我成长和职场要求的矛盾。她原本是一个讨好型的人,改变状态后却被一脚踢出职场,感到不适合整个体系。

卢美妏认为工作的本质是一种交换,需要让渡一部分自我需求,但不能逾越边界。更重要的是要有和工作无关的兴趣,生活多元才能抵抗变化和风险。尤菲投了一些简历,但没有合适的岗位,隐约感到市场对已婚未育女性的歧视。在经济压力下,她做一些兼职日结工作,愤怒情绪渐渐消退,更多的是失望和无力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nbdtoutiao.cn/ent/139490.html

nbdtoutiao作者
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手机访问
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

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