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/ 娱乐 / 《新春非遗之夜》:还原记忆中的年味

《新春非遗之夜》:还原记忆中的年味

   《歌行四方》表演中,新疆维吾尔族手鼓、哈萨克族六十二阔恩尔等不同非遗音乐形式交融,奏出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的和谐乐章。原创歌曲串烧《我的家乡很好吃》盘点四川、天津等五地非遗美食,展现“舌尖上的中国”的独特魅力。《新春非遗之夜》用精彩节目传递非遗知识、彰显非遗之美,让观众汲取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食粮。

   “这是一场动起来的晚会,全家跟着嘉宾们一块逛大集”“集市布景接地气,比传统舞台更有沉浸感”……节目播出后,不少观众为《新春非遗之夜》打造的沉浸式观演空间点赞。通过在场景移动、互动体验等方面的创新,节目摆脱了传统静态舞台的束缚,让“全民参与”的观演方式成为可能。

   从中心广场逛到九州广场,去顽皮巷找寻童年回忆,在食神街“逛吃逛吃”……创作者时而运用细致入微的特写镜头,时而切换成俯瞰全城的航拍视角,使节目场景富于变化。演出和游园同时进行,表演嘉宾与非遗传承人频繁互动,使观众获得第一视角的沉浸观感。他们跟随重庆铜梁龙艺术团、广东赵家狮南国醒狮团,环绕中心广场奔跑;向非遗传承人请教传统手艺,欣赏浙江乌镇竹编、天津温派面塑、江苏徐州香包、上海灯彩等非遗项目的魅力;品尝陕西关中礼馍、江苏高庄豆腐干、四川李庄白肉、重庆泡菜火锅等非遗美食;尝试破解鲁班锁的秘密,见证一张传统窗花的诞生过程……传统的艺术欣赏变成了“逛大集”体验,观众更成了非遗传承的参与者。

《新春非遗之夜》:还原记忆中的年味

   大屏演出之外,《新春非遗之夜》还在新媒体领域发力,让非遗年俗等优质内容持续引发网友关注。央视频官方微信视频号推出“大话非遗”系列短视频,以“龙年说非遗,我来出道题”的趣味形式为观众介绍香河肉饼等非遗项目。“家乡的非遗‘推荐官’”活动则让多位总台主持人推荐各自的家乡美食,诸如山东的花饽饽、山西的鱼羊包等,带全国观众一起关注身边的非遗。

 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,从曲艺到舞蹈,从技艺到医药,每一个非遗项目都有独特的光彩。如何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现代化表达,使其润物无声地浸润老百姓的日常生活?《新春非遗之夜》从文艺节目的角度给出了破题之道——把舞台变成集市,带观众发现生活里的非遗,文化传承的可能性就藏在其中。

   (作者:胡建礼,系媒体人)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nbdtoutiao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nbdtoutiao.cn/ent/5736.html

nbdtoutiao作者

上一篇
下一篇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手机访问
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

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