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韩雪又被骂上了热搜,原本只是网友们的吐槽,但随着韩雪正式发文“回怼”后,“彻底将网友们激怒了。
网友们表示,这个锅我们不背!
韩雪又又又被骂了?
近日,韩雪 在热门综艺《乘风2024》舞台上演绎了一首《负重一万斤长大》。
这还是直播。
隔壁《歌手2024》连天后都能在直播中唱劈,可见其难度。而她放弃了经典的唱法,选择一人分饰两角,用四种声线诠释一首歌,结果被全网吐槽“难听”。
首先是原本是童声部分,韩雪选择自己演绎,但很快网友发现这不是刚被全网嘲笑的韩雪式戏腔吗?紧接着一段超绝黏糊夹子气泡音和尴尬哭腔,让网友直呼太油腻了。
忍了这么久的韩雪终于爆发了,公开发文表示音乐审美自由,尊重每位网友发表听感、观感。但在这首歌里,拒绝玩梗。希望大家尊重作者和作品。
《负重一万斤长大》这首歌的创灵感来源于电影《素媛》,作者想要传递的是受害者身体和心灵所承受的巨大痛苦,希望这首歌不要成为被调侃和玩梗的素材。
这一回应无疑是踩中了网友们的雷区,彻底将大家激怒了。
评论回应自己明明吐槽的是韩雪的演绎,表达的也是听感和观感的不适,并非对作品本身和背后的故事都很尊重,韩雪是在偷换概念。
那么问题来了,这首歌曲的演绎到底是专业,还是单纯的难听?
是专业,还是“难听”?
韩雪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吐槽了,丁太升曾经评价韩雪,在演戏的人中唱功还可以,在唱歌的人中演戏还凑合,就是个普通人,但总想表现的不普通。
她的表现欲似乎已经写在了脸上,作为歌手出过7张专辑;作为演员以“不拍吻戏”展示了自己的态度,并参加演技类比赛展示自己的演技;想转型导演就拍了电影;在各大综艺中也十分活跃。
众多表现中,数《后妈的茶话会》配音最出彩,这也给韩雪带来了很大的自信,也许也是这份对声音技巧的自信,让她选择运用4种声线诠释这首歌。
但这首歌并不适合炫技,它除了有音乐属性上的传递和表达情绪的功能,还有传播社会责任的作用。
我们都知道电影《素媛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,背后的故事让无数人心痛,所以《负重一万斤长大》作为传播力度大的流行歌曲,本身是太一为呼吁社会关注性侵犯而创作的。
这首歌曲的演绎在社会化和娱乐化中的平衡显得尤为重要,韩雪时而微笑的演唱状态也是网友不满意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她是否真的理解作品想表达的情感。
也许大家在音乐上并不专业,但是感受本身不会说谎。
韩雪这次的发文也让网友们开始思考,既然歌手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认可的方式演唱歌曲,那么观众为什么不能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感受,自由的评价一首歌好听还是难听?
有权利说“难听”吗?
这首歌既然在一个综艺平台展示,那就是给大众欣赏的。
在大众平台传递的音乐本就是需要大部分人听的舒服的,纵然音乐审美自由,也大概率不存在作者、演绎者、听众审美极度不统一的情况。
这一点和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处,也许大家并不了解这个电影拍摄和诠释的是都是专业的,但是大家知道这个电影是不是好看的,只要是好电影,就算没有大力度的宣传,都会一瞬间爆火。
音乐作品也是一样,也许并不是所有人都懂音乐,但表达自己感受的权利是每个人都有的。
于是有网友关注到韩雪说的“音乐审美自由”这个解释,既然是自由的,那我们的审美就是觉得这首歌唱的难听。
还是那个观点,审美水平有高低,但却没有好坏。
有人天生敏感,无论是对音乐、对色彩、对情绪情感的体会等都很容易捕捉和感受到。
而没有天赋的人,也可以通过刻意练习,学习理论知识,多接触各种艺术浸泡其中,一样是可以慢慢提升审美水平。
但不存在谁的审美就是好,谁的审美就是差,只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体会到的不同的美。
那为什么生活中总是会有这样的声音“你怎么这么low”、“这个作品好丑”……比如这次就有人对韩雪的演唱直接给出“难听”的评价?
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把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混为一谈。
与视觉艺术不同,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,它看不见、摸不着,因此,音乐的审美经验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心理活动。
有研究者发现,音乐的审美体验涉及知觉、认知和情感的加工,人们会通过情绪、判断和偏好三个部分反应出自己的音乐审美。
拿韩雪这首作品来看,用戏腔唱演绎孩童的声音,这和大家过往对孩童声音的经验差距太大,后又加上了大家都觉得本身就被贴上油腻标签的气泡音,很容易“出戏”。
对于一个普通观众来说,整个体验就是知觉、认知、情感的不和谐,不舒服,自然而然出现了“难听”的评价。曾经柯以敏炫技式唱法也让网友们觉得难以接受。
总而言之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音乐审美,而审美自由也是无可厚非的,但它也有自己的边界,那就是感知觉以及情绪的“和谐”,一个好的音乐体验对普通人来说舒适好听比精湛的技巧更重要。
作者:十二阿哥
责编:律也人
hi~inker
欢迎你加入我们的社群
请扫码加小印 回复【入群】
- 欢迎关注少禾成长视频号 -